今日江安

江安本地及江安人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资讯!
  •  19471帖子
  •  93041讨论
  •  874关注

关于《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公告

 
今日江安 发表于 2016-12-2 14: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属地:四川宜宾
10338 1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根据《中共江安县委办公室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体推进方案(2015—2019年)〉的通知》(江委办〔2015〕10号)精神,启动我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编制,经规划编制设计单位多次与县级部门和乡镇及村社联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送审稿),为切实增强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根据《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要求,现对外公告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于2016年12月30日17:00前,及时书面反馈县住建城管局村镇办(联系电话:2626999),以便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后。

附件:《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征求意见稿)》。

江安县住房城乡建设和城镇管理局 2016年12月1日


附件:

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指导思想,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节约集约、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防止大拆大建,防止破坏特色景观和传统风貌,以低成本投入、低资源消耗的方式切实改善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第二条 规划基本原则

1、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原则

2、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原则

3、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原则

4、安全至上、质量第一原则

5、农民意愿、问题导向原则

第三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第四条 规划范围

江安县行政区范围,总面积888平方公里。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县域农村地区。

第五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3、四川省住建厅《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川建村镇发[2011]245号)

4、《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办法》及《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5、《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年)

6、《四川省江安县总体规划》(2010-2020年)

7、《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8、《江安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9、《江安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

10、江安县各乡镇总体规划

11、《江安县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年)

12、中央和四川省有关城乡统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其他政策文件

13、国家、省、市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六条 规划强制性内容

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下划线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反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 规划审批及实施

规划一经批准,凡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项规划编制,进行规划管理和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本规划对村镇体系发展和布局、新农村建设、各项重要基础设施安排和环境保护规划、防震减灾规划等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章 战略定位与面临新形式

第八条 战略定位

长江上游节点城市,绿色江安

功能定位:一节点五基地

一节点:

长江上游区域性交通枢纽节点。

五基地:

新型化工产业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竹木加工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产业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基地。

形象定位:戏剧摇篮、翡翠江安

第九条 面临新形式

1、时代背景

(1)中国经济“第四极”与产业西进大背景下的江安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2)农业现代化大背景中的城乡空间重构

(3)新型城乡生活方式构建中的新农村建设

2、政策背景

(1)中央政策

从2004年-201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13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

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时提道,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新一轮三大区域经济战略之一。江安地处长江沿岸,为新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动

2014年四川省出台《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实现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万个建设目标。《方案》明确,按照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总体要求,实施5大行动:

1)扶贫解困行动;

2)产业提升行动;

3)旧村改造行动;

4)环境整治行动;

5)文化传承行动。

2015年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导则》,以指导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的编制。

(3)宜宾市、江安县相关政策

宜宾市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围绕助农增收、脱贫致富这个核心,以新村为载体,产业为支撑,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五大行动。到2019年,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市农村基本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建设目标,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江安县县委办公室、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2014年)》、《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体推进方案(2015-2019年)》、《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评估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江新农领〔2015〕11号)、《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评估认定指标(试行)》等,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因此,在新的发展背景下,2011版《江安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现在新村建设的需求,为解决江安县新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故对原规划进行修编。

第十条 发展条件分析

1、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2)经济基础较好

(3)产业集聚优势明显

(4)文化内涵深厚,旅游资源独特

(5)生态环境优良

2、劣势

(1)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化发展不足

(2)旅游产品单一,一、二、三产业联动效应不足

(3)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仍较差

(4)村落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3、机遇

(1)宏观政策驱动。

(2)五大升级

1)开放升级,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沿江区域地位。

2)时空升级,综合交通网络化放大节点区位优势。

3)动力升级,新技术革命孕育产业赶超发展契机。

4)需求升级,全面小康决胜期推动消费结构转型。

5)竞合升级,城市群一体发展推动经济联系深化。

4、挑战

(1)农业风险高、农村返贫率高

(2)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

(3)周边竞争激烈

(4)对生态环境威胁

第三章 规划目标

第十一条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产业发展,农民新村建设,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体制健全等,实现乡村经济、空间和社会重构,将全县农村建设成 “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的幸福美丽新村。

(1)业兴:

围绕竹、畜、果、粱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形成“一村一品”、农旅结合、三产互动相融。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成为从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2)家富: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消除农村贫困户。

(3)人和:

家庭和睦,生活文明,邻里融洽;村规民约健全,社会秩序良好,文化生活丰富。基本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的全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农民培训率80%以上,村务公开、村两委班子满意率95%以上,治安状况满意率90%以上。

(4)村美:

建设以川南新民居为主的特色化风格,设施健全,村容整洁,生态环境优,公共服务好,村庄美丽。安全饮水率、供电普及率100%,有线电视、移动电话覆盖率90%以上;改厨、改厕、改圈率100%,无危房,满足生产生活需要。“1+N”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00㎡以上;村内的道路硬化率、入户率80%以上,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80%以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微田园等适合农村的绿化建设面积占总面积30%以上。

第十二条 村镇体系调整规划

县域空间布局

(1)空间布局评价

2011年版《江安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四川省江安县总体规划》提出的“一城三点一带”辐射组群、“丰”字型轴线拓展空间开发模式进行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结构体系。

(2)空间布局调整

近年来,江安县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五大升级等。本次规划依据《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要素集聚、资源集约、优势集中”的方向,在县域范围内整合发展空间,对上版规划提出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调整为“一核三心三轴三区”的空间布局。

A、一核

以县城为“核心”,强化城镇及服务功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极核区域。

B、三心

三个区域性中心城镇。以水清—四面山为江北区域性中心城镇,以底蓬—夕佳山为江南中部区域性中心城镇,以红桥为江南南部区域性中心城镇。

C、三轴

遵循沿路、沿江(河)发展趋势,加快发展长江沿江经济发展轴、迎(安)红(桥)城镇经济发展轴、绵溪河生态旅游发展轴三条轴线。

长江沿江经济发展轴。沿长江乡镇(含江安镇、桐梓镇、阳春镇、怡乐镇、井口镇),抢抓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着力发展临港经济。

迎(安)红(桥)城镇经济发展轴。沿迎古公路和叙高路南北向串联江南江北城镇,带动全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绵溪河生态旅游发展轴。沿绵溪河乡镇(含仁和、大井、底蓬、夕佳山、蟠龙),发展具有江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建设引领南乡经济发展。

D、三区

包括江北现代农业发展区、中部沿江经济发展区、江南生态旅游发展区。

江北现代农业发展区。立足粮食、夏橙等特色农业和畜牧业,依托农业科技园,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建成川南优质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基地、高新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生态观光农业展示窗口。涉及迎安、铁清、水清、四面山四个乡镇。

中部沿江经济发展区。依托临长江区位优势,发展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依托优良的生态和丰富的水资源,发展优质果蔬等高附加值农业,成为承载县域特色产业功能的重点区域。涉及江安、桐梓、阳春、怡乐、井口镇。

江南生态旅游发展区。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和村落,推进以竹为主的林业经济,大力发展以生态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涉及留耕、蟠龙、夕佳山、大妙、底蓬、仁和、大井、红桥、五矿镇。

2、村镇等级

11版《江安县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形成“1个一级城镇——3个二级城镇——14个三级城镇——63个中心村——220个基层村“的镇村体系。本次规划依据《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并结合各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终形成1个一级城镇——5个二级中心镇——12个三级一般镇——70个中心村——若干个基层村。

3、城镇职能

规划将城镇职能分为综合型、商贸型、农贸型、工业型和旅游型五类城镇。

综合型:江安镇。

商贸型:四面山镇、水清镇、底蓬镇、红桥镇、怡乐镇。

农贸型:铁清镇、迎安镇、留耕镇、井口镇、大井镇、蟠龙乡。

旅游型:夕佳山镇、仁和乡、大妙乡。

工业型:阳春镇、桐梓镇、五矿镇。

详细见附件二:江安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一览表

第十三条 产业发展与布局调整规划

1、农业产业发展与布局

(1)农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评价

“十二五”期间,按照“南竹北橙、沿江蔬菜、全县畜牧”的发展思路,江安农业产业逐渐形成了“果、畜、竹、粮”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主要包括江安大白李、怡乐大葱、黄坭坝萝卜、春然南瓜、滥坝空心菜、红桥大头菜、碎鑫芽菜、迎安七星椒、江安夏橙、江安脐橙等品牌产品。其中,江安夏橙、江安脐橙、怡乐大葱、黄坭坝萝卜、滥坝空心菜、春然南瓜、白玉牌大米等10多个品牌获国农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江安县橙、江安大白李获国农地理标志保护。川南黑山羊(江安型)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

全县扎实推进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已建成黑山羊标准化养殖场4个,德康生猪规模化养殖场2个、专业大户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通过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带动蔬菜、水稻、水果等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建设达2万亩以上,农业产业取得良好进展。水果面积和产量保持全市第一,柑橘类夏橙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成效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

(2)农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调整

依据江安县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由上版规划“两带、三区、一园”的空间格局调整为“两片、七带、八园”的空间布局。

两片:

江南片:

包括长江以南所有乡镇。地势以中部较为平坦,两端以丘陵低山为主,呈“凹”型,以粮经复合、林竹开发、现代畜牧、早茶发展为方向,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生猪产业基地、川南稻-菜轮作高效示范区、特色林竹产业基地、早茶生产基地。

江北片:

覆盖长江以北所有乡镇。地势岭谷相间,以优势水果、川南黑山羊发展为主导,打造西南最大的优势水果生产基地、黑山羊养殖基地。

七带:

优质生猪产业示范带:

应用现代养殖技术,全面推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优质生猪产业带,集中分布在江安镇、桐梓镇、铁清镇、迎安镇、四面山镇、怡乐镇、留耕镇、夕佳山镇、蟠龙乡、底蓬镇等11个乡镇。

川南黑山羊优势产业示范带:

充分发挥川南黑山羊(江安型)优势,大力推进草食牲畜养殖,打造黑山羊优势产业带。主要分布在四面山镇、迎安镇、铁清镇、桐梓镇、阳春镇、江安镇、怡乐镇、夕佳山镇、大妙乡等9个乡镇。

精品水果产业示范带:

以柑桔产业为核心,小水果为特色,打造精品水果产业带,主要分布在桐梓镇、阳春镇、四面山镇、井口镇、怡乐镇、留耕镇、夕佳山镇、底蓬镇、蟠龙乡、大妙乡、水清镇、江安镇等。

特色林竹开发产业示范带:

以深丘、低山为主的红桥镇、大井镇、仁和乡、五矿镇、大妙乡为核心,以林下养乌骨鸡、花卉苗木、林下种茶、林下种菌等为重点,发展特色林竹产业。

沿江早春蔬菜产业示范带:

沿长江两岸主要以冲积平坝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条件较好,水源充足,以发展早春蔬菜为主,包括江安镇、阳春镇、怡乐镇、桐梓镇、井口镇。

粮食稳产高效产业示范带:

依托江安酒业发展,建立酒业专用原料基地,主要布局在底蓬镇、大妙乡、夕佳山镇、阳春镇、怡乐镇、铁清镇、水清镇、迎安镇、桐梓镇、四面山镇、留耕镇、蟠龙乡。

早茶优势产业示范带:

依托独特的丹霞地貌特征,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江安早茶更早于宜宾其他县区,发展早茶产业,主要分布在江安镇、怡乐镇、底蓬镇、大井镇。

八园:

麻衣坝沿江蔬菜综合示范园区:

依托德康生猪养殖企业和江安港峰农业发展公司,建立“猪-沼-菜”生态循环产业模式,结合麻衣新村建设,开展采摘互动体验,发展“体验蔬菜园”的体验式旅游产品,深度挖掘长江栈道历史文化,构建“绿色生态、花果飘香、江边美景”的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江安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的先导,沿江蔬菜主要分布在怡乐镇麻衣坝、阳春镇、井口镇红花村。

四面山黑山羊产业示范园区:

依托美羊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林竹+草+羊”林下立体经济模式发展黑山羊养殖,结合养殖场周边的青木洞水库,发展休闲垂钓、湖上泛舟、牧家乐等,打造以黑山羊为核心的综合示范园区。

蟠龙生猪养殖综合示范园区:

依托德康生猪养殖企业,大力发展“公司+家庭农场”生猪代养模式,以蟠龙年产5万头种猪生产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家庭农场,打造蟠龙生猪养殖综合示范园区。

仁家坝水产养殖综合示范园区:

依托仁家坝水库优势资源,打造仁家坝水产养殖综合示范园区,主要分布在留耕镇人民村、三块村,怡乐镇关口村、同心村。

同义早茶产业示范园区:

发挥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采取茶园灌溉自动化、田间作业机械化、病虫防治综合化、茶园施肥配方化的四化标准,建立高标准现代生态示范茶园,注重茶旅结合,形成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现代立体农业,打造江安早茶现代农业示范点、农村改革创新点。

赶场山生态李子产业园区:

依托江安县原生态李子专合社,发挥地方良种优势,整合、改良、丰富品种,重塑其上千年种植李子的历史,恢复昔日皇家贡品美誉,建立标准化李子生产基地,打造万亩生态李子产业园。

粮食稳产高效功能示范园区:

依托粮食生产传统优势,使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合理完善,生产布局更加科学周到,先进技术应用进一步加大,统一服务工作更加行之有效,农作物产量更加高产高效,发展水稻、莲藕种植、油用牡丹产业,主要分布在底蓬镇、留耕镇、大妙乡。

翠冠梨农业观光示范园区:

在环竹海区域引导规模化种植翠冠梨,打造集种植、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观光示范园区。

(3)农业产业架构确立

立足全县产业基础,建立以“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配套产业”为架构的三位一体格局,形成主导产业引领,特色产业集聚,配套产业多样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

主导产业是在农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要体现在畜牧、林竹、粮食、蔬菜四个方面。

特色产业是在农业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较好发展潜力的产业,主要体现在水果、水产和茶叶三个方面。

配套产业是与主导、特色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物流业。

稳步提升主导产业:

现代畜牧产业:

a、发展方向

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促进生态型畜牧业发展,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

b、产业布局

在生猪产业方面,形成“一心两片”产业布局。

“一心”即以怡乐良种繁育基地为核心。

“两片”即江北生猪规模化养殖示范片,主要分布在桐梓镇、铁清镇、迎安镇、四面山镇;江南生猪规模化养殖示范片,主要分布在江安镇、怡乐镇、留耕镇、夕佳山镇、蟠龙乡、底蓬镇。以示范带动适度规模化养殖为重点,辐射全县生猪产业发展。

在肉羊产业方面,以四面山良种繁育场为核心,在全县中部地区包括四面山镇、迎安镇、铁清镇、桐梓镇、阳春镇、江安镇、怡乐镇、夕佳山镇、大妙乡等9个乡镇连片打造规模化肉羊养殖基地。

c、发展重点

畜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是发展现代畜牧业最重要的环节,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进生猪、川南黑山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依托江安德康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和江安县嘉民养羊专业合作社等种源性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加大良种繁育推广力度。

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

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防疫、统一服务、统一治污、统一销售”六统一原则,推行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基地+适度规模养殖户”共建、联建相对集中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模式

黑山羊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

分发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川南黑山羊(江安型)”优势,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工程。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依托江安德康有限公司、江安县青木农业开发公司优势扩大规模,提高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带动作用。

现代林竹产业:

a、发展方向

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以提升林竹质量、产量的效益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林竹现代园区,培育大企业,建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相匹配、产业链衔接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林竹产业,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林竹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为竹产业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创建模式。

b、产业布局

依托蜀南竹海东大门优势,以大妙乡、大井镇、仁和乡为核心,重点打造江南山区示范片。

c、发展重点

资源培育工程建设:

进一步强化林木良种繁育、林区机耕道、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科技推广和林产品质量监测等基础保障设施建设,确保基地内良种壮苗全覆盖、生产条件全改善、林地效益全提高。

林下立体种养殖基地建设:

在保障林竹、林木正常生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林茶、林菌等林下种植业,合理发展林禽(乌骨鸡)、林畜等林下养殖业,不断优化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益,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竹文化建设:

加强竹类观光园区和景区的建设,大力发展竹生态文化旅游,发挥竹子的文化功能。在传承竹文化精粹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和弘扬竹文化,举办“竹文化节”、“笋文化节”等活动。

发展新型的经营主体:

以工业园区、林业产业园区为基础,积极引导涉林企业入驻园区发展。

优质粮食产业:

a、发展方向

以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区域布局,

b、产业布局

主要分布在底蓬镇、大妙乡、夕佳山镇、阳春镇、怡乐镇、铁清镇、水清镇、迎安镇、四面山镇、桐梓镇、留耕镇、蟠龙乡。

c、发展重点

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

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加强“四新”推广力度。

蔬菜产业:

a、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按照设施化栽培、生态化管理、集约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专业化服务的要求,大力发展钢架大棚、微滴灌等设施,积极创建蔬菜标准示范园。力争将全县建设成为四川早春蔬菜基地县、四川最大的蜜本南瓜生产基地。

b、产业布局

依据蔬菜产业基础和地理资源条件,按照产业关联、相辅相成、交汇融合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布局,构建“一心一带两基地”的产业布局。“一心”即以怡乐镇、阳春镇为重点的精细特蔬菜核心示范区;“一带”即沿江蔬菜产业示范带;两区即“稻-菜”轮作蔬菜生产基地和丘陵山区蔬菜生产基地。

c、发展重点

蔬菜标准化育苗场建设:

在江南片和江北片各建一个标准化育苗场,采用科学化、标准化技术措施,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使蔬菜秧苗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

稻-菜轮作高效栽培基地:

在水稻主产区大力推广“稻-菜”、“薯-稻-菜”、“稻-薯”等轮作高效种植模式。

绿色生态蔬菜种养循环生产基地:

以怡乐镇为试点,依托德康生猪养殖场建设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构建“猪(畜、禽)-沼-菜”循环模式,

丘陵山区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借助海拔优势和局部小气候特点,发展丘陵山区特色错季蔬菜生产,实施不同科属蔬菜“菜-菜-菜”高效轮作露地栽培,带动周边适宜区域发展。

突破发展特色产业:

精品水果产业:

a、发展方向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关键在优质、精品果生产技术集成、推广和运用,以“三品”“三产”(品种、品质、品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重点,通过老果园和低产低效果园改造,优化现有果园管理,实现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

b、产业布局

立足产业基础,打造“两带一区”产业格局。

优势柑桔产业示范带:以长江沿岸的桐梓、阳春、四面山、井口、怡乐等乡镇为重点。

高效生态柑桔产业示范带:以留耕、夕佳山、底蓬、蟠龙、大妙等乡镇为主进行发展。

特色小水果示范区:包括水清、桐梓、江安镇等镇的部份区域及江红路和叙高路两侧各村,发展大白李、梨、樱桃、柿、桃、葡萄等品种。

c、发展重点

柑桔良繁基地建设:

通过引进试验示范国内外优良新品种,选出适合江安栽培的优良新品种,搞好品种储备,建立种苗供应及繁育体系,实现品种良种化。

老果园、失管果园优化与改造:

针对柑桔品质不高、品牌不强的现状,开展水果优化改造工程建设。

提升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进行技术集成与示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行精品果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水果标准化建设。

引进扶持建立产地果品加工龙头企业:

通过开拓市场,深化加工,延伸产业链,努力提高果品产业整体效益。

建立水果商品化处理体系:

依托水清镇已建立的川南水果中心批发市场,建立果品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提升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

长江水产产业:

a、发展方向

立足江安县特色渔业资源现状,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水产养殖为突破口,以提升大宗渔业品种养殖为基础、突出名优特色品种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循环渔业和有机渔业,主要建设水产良种繁育示范工程、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工程、休闲观光渔业示范工程、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程、水产业物流工程等方面,通过努力拓展渔业生产功能、加快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积极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格局。

b、产业布局

以留耕镇、四面山镇、铁清镇、桐梓镇为核心,打造江安县现代渔业示范片,辐射带动周边迎安镇、夕佳山镇、水清镇、底蓬镇、红桥镇等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的建设。

c、发展重点

建立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引进适合本地养殖的名特优品种繁育技术,为全县渔业生产提供苗种保障。

提升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以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为着力点,以泥鳅、大闸蟹为产业特色,带动全县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

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注重品牌建设,基地建设与环保结合,提倡生态渔业、循环渔业和有机渔业建设。

休闲观光渔业基地建设:

以夕佳山、桐梓镇休闲观光基地为模板,依托渔业产业基础,建设集养殖、餐饮、垂钓、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促进一三产业互动。

水产业物流工程建设:

建立水产品销售网点,建立水产品销售网点。

扶持水产龙头企业:

鼓励扶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家庭农场,探索创新“养殖协会+专合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

早茶产业:

a、发展方向

以江安早茶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园林机械在茶园的应用,推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b、产业布局

以底蓬镇、江安镇、怡乐镇为核心,打造现代茶业观光示范片,辐射带动周边丘陵山区发展早茶生产基地。

c、发展重点

现代茶业观光示范片建设:

依托资源优势和江安镇、底蓬镇茶叶产业基础,以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化、品牌化为核心,建设集茶文化展示、品茗休闲、茶叶生态观光和茶叶加工为一体的生态茗园,打造万亩现代早茶观光示范片。

茶园标准化建设:

按照标准化茶园技术规程要求进行规划,采用有机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建设。

加快发展配套产业

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物流业。

2、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

(1)工业发展与布局评价

按照《四川省江安县总体规划》的要求,重点发展“绿色化工、酒类食品、竹加工”三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两个工业片区(阳春工业园和红桥-五矿硫铁化工循环经济园)。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江安北岸阳春工业园区初步形成并取得较大成效,红桥-五矿硫铁化工循环经济园由于受外部条件的改变尚未形成。在红桥、四面山、底蓬形成一定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在水清形成一定的商贸物流业。

(2)工业发展与布局调整

结合江安县工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江安县工业发展与布局调整为“一园四点”的工业布局体系。

一园:江安县工业园(包括康家坝农产品精深加工、阳春新型化工和竹木加工);

四点:水清工业集中点(服务和商贸物流业)、四面山工业集中点(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底蓬工业集中点(特色农产品加工)、红桥工业集中点(特色农产品加工)。

3、旅游发展与布局

(1)旅游定位

本次规划旅游定位为:以“风雅”为特色,以体验川南生态文化为吸引,构建城市游憩、文化体验、生态度假、乡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川南生态文化休闲度假目的地。

形象定位为:民居古县、风雅江安

(2)旅游结构体系调整

依据《江安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从“一城三景区”的旅游结构体系,调整为“两核双带五区”的旅游结构体系。

两核:

城市旅游核:以城区作为旅游服务主中心,辐射全城。做透城市休闲,构建“街区式”文化展示平台,成为主客共享的文化休闲新空间。

夕佳山旅游核:以夕佳山民居为基础,联同夕佳山镇创建5A级景区,打造夕佳山旅游核。

双带:

江北乡村休闲旅游带:结合自身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和旅游景点资源,打造“七味田园”主题乡村休闲组团和“福山幽静”道祝山文化休闲组团。

江南综合休闲度假带:将县城至蜀南竹海的旅游公路打造城带动片区发展的重要旅游发展带,同时成为江安生态、文化名片。该带串联夕佳山镇组团、渔樵耕读农耕体验组团、连天山森林休闲组团、别有洞天运动度假组团。

五区:

城市文化休闲游憩区:依托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深度挖掘、提升原有人文资源,形成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区,包括“古韵江安”历史老城、“风尚蜀南”休闲新城、“雅趣三岛”绿岛水城三大组团。

城郊生态休闲游憩区:主要针对城市居民环城休憩需求打造江安城市休闲后花园,重点建设南屏山森林休闲养生、青峰寺运动游乐、怡乐葡萄生态游乐组团。

江北乡村田园休闲区:依托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和旅游景点资源,发展乡村田园休闲度假片区。

川南民俗文化体验区:以体验川南民俗文化为特色,构建夕佳山旅游核带动周边资源,并为整个片区提供综合旅游服务功能。

竹海休闲运动度假区:整合仁和、大井、大妙、红桥等乡镇的旅游资源,打造以生态游乐、主题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的连天山森林公园。另外,依托红桥的溶洞群和梅岭山森林公园,以户外运动、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打造户外运动度假基地。

(3)旅游线路

依据《江安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形成“印象川南”区域游、古民居特色游、“古香江安”文化休闲游、“绿野仙踪”生态游乐游、“归园田居”乡村休闲游、“品尚雅味”高端度假游等旅游路线。

“印象川南”区域游:李庄古镇——宜宾三江汇合——“雅趣三岛”绿岛水城——中国戏曲文化产业园——夕佳山休闲度假小镇——“渔樵耕读”农耕文化体验园——“茶山峡谷”生态文化休闲园——“竹海连天”森林公园——蜀南竹海——兴文石海

古民居特色游:龙门古寨——四面山民居——古贤坝民居——吴氏民居——油榨坪祠堂——绿杨民居——夕佳山古民居——河坝头杨家大院——回龙嘴民居——油坊头民居——水村坝林家大院——鹿鸣村王家大院——水村坝何家大院——红石坎、兴隆榜、桐子埂胡家大院

“古香江安”文化休闲游:江安老街文化休闲区——中国戏剧文化产业园——“南山福地”南屏山休闲养生公园——“英雄湖山”青峰寺山水运动公园——夕佳山休闲度假小镇

“绿野仙踪”生态游乐游:“雅趣三岛”绿岛水城——“南山福地”南屏山休闲养生公园——“茶山峡谷”生态文化休闲园——“竹海连天”森林公园——“别有洞天”户外运动公园

“归园田居”乡村休闲游:“福山秀水”道祝山水休闲园——“七味田园”乡村休闲聚落——“茶山峡谷”生态文化休闲园——“渔樵耕读”农耕文化体验园——“怡乐葡萄”生态主题公园

“品尚雅味”高端度假游:“雅趣三岛”绿岛水城——“南山福地”南屏山休闲养生公园——夕佳山休闲度假小镇——“竹海连天”森林公园。

第十四条 综合交通调整规划

按照《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快“一桥四路两高铁一航道”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打造长江上游区域性交通枢纽节点,助推江安更好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川南一小时经济圈,推动江安水陆立体交通体系协调发展。将县道X096和XQ25升级为省道,因此本次规划对上版综合交通规划作如下调整:

1、铁路

规划铁路三条:珙叙铁路、渝昆铁路、成贵铁路。

2、水路

加快建设长江“黄金水道”。 实施长江航道江安段升级整治工程,推进长江航道江安段由三级升至二级。

3、公路

全面融入川渝滇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成县内公路主干道的加宽改造和技术升级,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一级快速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村道的四级公路体系。全县主要公路形成“一纵七横”一级公路网布局。

一纵:迎古快速路;

七横:G353(原S307)、宜泸快速路、G246(原S308)、宜泸高速、纳长路、长仁路、G547(原S309)。

第十五条 县域基础设施调整规划

1、供水工程规划

县城扩建江南水厂二期、江北水厂二期,新建县城新区及工业园区供水管网;

每个乡镇可建设1个水厂,加强农村供水管网建设,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困难不安全问题。

2、电力工程规划

依据《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产业发展和城镇体系调整及用电负荷预测,加强电网建设,提高主网输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水平,新建底蓬、小坝110KV变电站,新建大井、青龙、金钟、江北、康家坝、大妙、蟠龙、仁和35KV输变电站及配套设施,实施江安变电站整体搬迁项目。继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改善农网和城乡低压电网,降损节能。

3、排水工程规划

县城、各乡镇(镇区)及农村新型社区采用“雨污分流制”,经污水处理站或生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沟渠。城镇及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

散居采用采用“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灌溉。

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4、燃气工程规划

在县城加快实施江安县工业园区阳春片区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年处理50亿标准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及储备站;扩建怡乐配气站,新建四面山、底蓬、红桥配气站,在其他乡镇建燃气调压站,保障燃气的有效供给。

推进农村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新发展农村天然气用户1.2万户。

5、电信工程规划

以宜宾本地网为基础,建成以县电信局为中心、各支局为骨架的县内交换网。

以光纤干线为骨干,建设和完善各乡镇的光纤支线,形成乡乡通光纤的光纤网络。

加强移动电话基站建设。

第十六条 县域综合防灾调整规划

1、抗震规划

江安县城城市建设按6度设防,市生命线工程和重要建筑应按7度设防,其余城镇的建设按6度设防。

2、防洪规划

江安县城近期应提高防洪能力,到2020年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余城镇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3、消防规划

中心镇要做好各镇区的消防工作,编制消防规划,建立健全消防管理机构和制度,每个中心镇建小型消防站一处,使消防工作成为城镇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各村结合村委会设消防室,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

第十九条 县域环境保护、综合防灾和环卫设施调整规划

1、县域环境保护规划

(1)环境保护要求

A、规划期内江安县域内各农业生产区、城区及各乡镇居住区、公建区、一般工业区及城郊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B、规划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控制江安县域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污染,并应达到相应标准。

C、近期县域内大部分水域水质达到水功能划定类别要求;远期县域内水域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划定类别要求。

(2)农村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A、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乡村统一的环保基础设施和污染防控体系建设要求,同步建设新村污水及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实施县域全覆盖式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聚居点”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营造洁净、优美、安全、舒适、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

B、乡村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通过乡村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实现资源保护与环境优化,逐步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走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县域应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着力构建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继续推行“猪—沼—菜、猪—沼—果”等为主的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形成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多种联合发展,实现种植、养殖、加工相互促进,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源的多层次利用,减少废弃物产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县域应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农药和化肥环境的安全管理,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重污染农药,改善施肥结构,消减化肥及化学农药用量,增加有机肥,积极发展高效、低污染的绿色肥料和有机肥料。

C、做好生态安全支撑体系建设

绿地系统、基本农田、饮用水源、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保持流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县域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些区域的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系统应严格保护,积极建设,防止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2、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1)抗震规划

江安县城城市建设按6度设防,市生命线工程和重要建筑应按7度设防,其余乡镇的建设按6度设防。

(2)防洪规划

江安县城近期应提高防洪能力,到2020年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余城镇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3)消防规划

中心镇要做好各镇区的消防工作,编制消防规划,建立健全消防管理机构和制度,每个中心镇建小型消防站一处,使消防工作成为城镇经济建设的安全保障。各村结合村委会设消防室,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

3、环卫设施规划

(1)污染防治

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的有关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的有关规定;地下水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的有关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的有关规定;生产中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场设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宜逐步实现资源化和综合利用。

(2)环卫整治

垃圾收集、处理尽量采用“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收集、无害化处理。

工业废弃物、家庭有毒有害垃圾宜单独收集处置,少量非有害的工业废弃物可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塑料等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应定期收集,可沿村庄内部道路合理设置废弃物遗弃收集点。

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单独收集后应就地处理,可结合粪便、污泥及秸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包括堆肥处理和利用沼气工程厌氧消化处理。集中堆肥处理,宜采用条形堆肥方式,时间不宜少于2~3 个月,且场地选择在田间、田头或草地、林地旁,与村民生活区保持一定距离。

第十七条 县域空间管制调整规划

本次规划依据《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四川省江安县总体规划(2010-2020)》、《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2011),《江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各级镇的总体规划,将县域空间划分为

重点开发区、优化建设区、限制开发区、禁建开发区

四类。

1、重点开发区

为《四川省江安县总体规划》、各级镇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及本次规划确定的新村聚居点用地。

2、优化开发区

包括中心城区已建设区、城镇已建设区、农村散居点、独立工矿与设施建设区(点)等四类控制区域。

3、禁建开发区

指县域范围内因生态、安全、资源、历史文化保护需禁止开发的地区。包括基本农田、饮用水源保护区、河流保护区、森林公保护区、风景名胜保护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及市政走廊及水域等。

该区域应遵守相关保护法规。除非经过专门批准的重大基础设施,或者仅由于所防护用地必须的维护性和整修性需要,禁止任何开发建设活动。

4、限制开发区

除上述区域外的其他区域。

该区域确需开发建设的活动,需经过专门批准并严格按照详细规划要求实施。除非经过特定程序划定为开发建设区,区内仅允许基于区域或城市重大市政公用设施需要的开发建设活动,或者少量景观性或临时性的开发建设活动。

第四章 县域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第十八条 农村人口发展转移

1、农村人口转移

(1)转移数量

2016-2020年,县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人口约为6.23万人,向新村转移人口9.66万人。

(2)转移途径

A、向江安县城转移

B、就近进入水清——四面山、夕佳山——底蓬、红桥等重点发展小城镇

C、就地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产业、林竹业等

D、向宜宾、成都乃至省外劳务输出

第十九条 村级行政区划调整

根据本次规划调研和收集的基础资料情况分析,根据《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对符合特定条件的村庄提出调整建议:

1、人口规模过小的村。

2、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包括地处洪区、蓄滞区、矿产采空区、泥石流、滑坡、塌陷、冲沟易发区等地区的村。

3、存在严重人居环境问题的村庄,包括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匮乏且建设困难的村庄;位于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地方病高发地区的村庄。

4、压占矿产资源或地下文物的村庄;位于城镇内部和近郊逐步与城镇相融合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且逐渐融为一体的村庄等。

第二十条 新村建设模式

1、聚居区

本区是指浅丘、平坝地区,该区域用地条件相对较好、交通方便、地势较平,多为低丘、河谷或山前坡地的村落,进行新村建设的用地条件较好。主要包括江安镇、怡乐镇、桐梓镇、井口镇、大井镇、红桥镇、五矿镇部分村落。

未来该区成农村人口一部分向城镇转移,剩余部分将绝大部分聚居在新村内。本区的镇(乡)村民聚居度在90%左右。

2、半聚半散

主要指丘陵区,该区域用地条件相对较差,地势起伏较大,交通通达性具有一定局限,新村建设相对受到一些限制。主要包括四面山镇、井口镇、铁清镇、迎安镇、水清镇、桐梓镇、阳春镇、留耕镇、蟠龙乡、红桥镇、夕佳山镇、大井镇、底蓬镇、大妙乡部分村落。

未来该区农村人口一部分向城镇转移,余下部分将采取聚居在新村内和散居两类居住形态。本区的镇(乡)村民聚居度在50%左右。

3、散居区

主要指低山区和部分丘陵区,该区域用地条件恶劣,交通通达性很差,地势起伏较大,进行新村建设受到较大的限制。主要包括江安镇、怡乐镇、仁和乡、大井镇部分村落。

未来该区少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剩余大部分将居住在分散的自然村落内。本区的镇(乡)村民聚居度在20%左右。

第二十一条 新村布局规划

1、布局原则

(1)尊重群众,以人为本

(2)因地制宜,分类引导

(3)统筹兼顾,结合产业

(4)靠近道路,交通便利

(5)依托现状,少占良田

(6)预防为主、保障安全

2、新村选址技术路线

新村聚居点选址布点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次聚居点布点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与技术创新:

(1)以《江安县土地利用规划图》成果为基础,并结合卫星地图,建立科学的规划工作底图。

(2)设计单位向村委会、村民讲解幸福美丽新村内容,新村选址应注意两个方面:

聚居规模:

A、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宜聚则聚,宜散则散;

B、有重大项目的,如主要交通建设如铁路、高速路、县道、水利设施等,可能有大量拆迁,应考虑这部分村民聚居。

C、产业基础较好,可与土地整理项目相结合,适度聚居。

D、居民希望对现有居住环境进行改善。

新村位置选择:

A、选点要靠近主要道路;B、尽可能的依托现状或利用闲置地,少占良田;C、选点位置应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D、应多选几个点位,好方便进行比较,择优选取。

(3)通过现状资料收集,并向村民访问,结合村庄建设条件,确定需进行保留并完善的聚居点。

(4)村委会、村民根据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对新村的选址、规模做出初步设想。

(5)设计单位依据村民选点进行现场踏勘,并结合《江安县土地利用规划图》、江安县总体规划、各镇(乡)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要求,对村民选择点位进行比较,最终确定聚居点位置。

(6)结合地形和相关规划对村民设想规模进行校正,最终确定聚居规模。

3、新村建设布局规划

从聚居类型上看,江安县目前已经形成了集中连片的聚居区和一定规模的聚居点两种形式的聚居类型。

(1)聚居区

是指受地形影响,在平坝区道路两侧已经形成了集中连片的聚居点的区域。这些区域具有较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资源整合、更新改造,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未来该村庄内村民也主要向这些区域聚居。

江安县聚居区主要包括桐梓镇和怡乐镇的沿江平坝地区,红桥镇和五矿镇的槽坝区域。

(2)新村聚居点规划

本次规划聚居点建设类型分为现状保留型、现状完善型、现状扩建型和新建型四类。

现状保留型聚居点:

是指已修建或者已编制了规划正准备实施的聚居点。这些聚居点根据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更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要求,因此,予以保留。

现状完善型聚居点:

主要是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聚居规模的区域。这些区域便于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资源整合、更新改造,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改建扩建需求。因此,未来这些区域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并吸纳周边有意向聚居的村民向这些区域聚居。

现状扩建型聚居点:

主要是指有部分村民住宅,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周边用地能够满足扩建需求、村民意向聚居的区域。因此,规划重点是对现状进行扩建,在现状建筑的周边灵活布置新建筑,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形成一个新的聚居点。

新建型聚居点:

主要是指把农民从易受地质灾害损害区域、水、路不通的山区迁移出来迁址新建;优化产业结构,集约用地,调整合并现状聚居点;因工程建设征地产生的移民择址新建聚居点,为农民提供新的集中居住地。

4、新村规模

根据《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办法》,聚居点按规划常住人口的数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特大型规划常住人口大于1000人、大型规划常住人口601~1000人、中型规划常住人口201~600人、小型规划常住人口50~200人。

结合江安县实际,本次将平坝区现状规模聚居的区域划定为聚居区。因此,本次规划分为聚居区、特大型聚居点、大型聚居点、中型聚居点、小型聚居点。其中,规划特大型聚居点1个、大型聚居点2个,中型聚居点73个,小型聚居点395个。

5新村控制指标

依据《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导则》的要求,聚居点规划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在现状建设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上下调整。结合江安现状,本次规划确定聚居点人均用地指标为100~130㎡/人,对占用耕地建设为主的聚居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得超过100 m2,各村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人均宅基地山区或丘陵人均不得超过60㎡,平坝区人均不得超过50㎡。

第五章 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

结合江安县总体规划,依据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办法,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细化。

第二十二条 农村道路交通规划

各行政村及新村聚居点之间联系道路即新村对外道路,主通道5-7米,次通道3.5-5米,人行便道0.6-1.5米。

规划结合公共建筑、各景点入口设置小型停车场地,方便村民和游客使用。新村内道路控制详见表。

县域新村内道路控制规划一览表

新村规模

道路等级

道路红线宽度

人均道路面积

特大型

新村主干路、次干路与入户路。

主干路:8—10米。

10-14平方米控制。

次干路:3.5—6米。

入户路:1—2米。

大型

新村主干路、次干路与入户路。

主干路:8—10米。

10-14平方米控制。

次干路:3.5—6米。

入户路:1—2米。

中型

新村干路与入户路。

干路:3.5—6米。

8-10平方米控制。

入户路:1—2米。

小型

新村干路与入户路。

干路:3.5—6米。

8-10平方米控制。

入户路:1—2米。

第二十三条 农村供水工程规划

1、供水方式

在县城或乡镇供水服务半径内的村庄应纳入城镇自来水网,优先采用城镇管网延伸,统一供水。

其余村庄优先选择联村、联片供水或单村供水。在新村聚居点内设置供水站、高位水池集中供水,水源为地表水、山泉水,从供水站引水进各户蓄水池,建立统一供水网,并应对饮用水进行净化、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

无条件建设集中式给水工程的村庄,可选择手动泵、引泉池或雨水收集等单户或联户分散式给水方式。

2、村庄水源

县城扩建江南水厂二期、江北水厂二期,每个乡镇可建设1个水厂。村庄水源从上述水厂引入。

3、用水指标及管网布置

用水量包括生活用水量、畜禽饲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其它用水量等。各村确定供水指标按人均综合用水120—200升/人·日计。

农村给水管网采用“主干管+枝状环网”的布网型式,给水管道沿规划村道。

4、水源保护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应建立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一切有碍水源水质的行为和建设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质的设施,现有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污染源应进行清理整治;加强对分散式水源(水井等)的卫生防护,水源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

第二十四条 农村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原则上应选择雨污分流制。条件不具备的村庄可选择合流制,但在污水排入系统前,应因地制宜地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池、沼气池、生化池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预处理。

2、雨水工程

雨水排放可根据当地条件,采用明沟或暗渠收集方式;应充分利用地形,及时就近排入池塘、河流或湖泊等水体。位于山边的聚居点应沿山边规划截洪沟或截流沟,收集和引导山洪水排放。

3、污水工程

(1)污水量预测:污水量可按用水量的75%~90%进行计算。

(2)生活污水宜经集中处理排放,减轻水环境污染;有条件的聚居点污水集中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有关规定。

(3)污水处理形式:距离城镇较近的聚居点宜充分依托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位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外的聚居点,可采用沼气池、生化池、双层沉淀池或化粪池等进行处理,再利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对污水进行后续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生活污水沼气化粪池净化率应≥50%。应从环境保护、基建投资、管渠维护管理、工程施工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根据不同地域选用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因地制宜,力争做到运行费用低,剩余污泥量少,管理简单方便。

(4)污水处理设施:应选在聚居点的下游,靠近受纳水体或农田灌溉区。

4、污水管布置

排水管渠应以重力流为主,宜顺坡敷设,不设或少设排水泵站;排水干管应布置在排水区域内地势较低或便于雨、污水汇集的地带;排水管道宜沿规划道路敷设,并与道路中心线平行;截流式合流制的截流干管宜沿受纳水体岸边布置。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适用条件及工艺特点

工艺名称

适用条件

工艺特点

占地指标(m2/m3)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大、中型农村聚居点

出水水质好,占地少,设备成套化,产泥量少,运行管理简单,可重复使用,但需要一定的运行费用和相应的管理维护。

0.2~0.4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

大、中型农村聚居点

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更高的水质要求,但占地面积较大。

2~4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大、中、小型农村聚居点

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较高,能耗低,但脱氮除磷效果较差。

1~3

化粪池或改造

小型农村聚居点或散户

可降低一定的有机物,但脱氮除磷效果较差。

1~2

第二十五条 农村电力工程规划

1、用电量预测

人均生活用电量指标按250~1000kwh/(人•年)计算,农业用电负荷可按每亩用电负荷计算。

2、供电工程

依据《江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产业发展和城镇体系调整及用电负荷预测,加强电网建设,提高主网输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水平,新建底蓬、小坝110KV变电站,新建大井、青龙、金钟、江北、康家坝、大妙、蟠龙、仁和35KV输变电站及配套设施,实施江安变电站整体搬迁项目。继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全面改善农网和城乡低压电网,降损节能。

3、农村

10KV

电网建设

在县城或乡镇供电服务半径内的村庄纳入城镇供电管网,统一供电,其余村庄从镇(乡)场镇接出10kV输电线,配置10kV变压器,自变压器出低压线经低压配电箱向各用户配线。聚居较近的聚居点可进行共享共建。

10kV中压配电网采用“树干式”网敷设,宜沿公路、内部主要道路布置,因地制宜架空或地下埋设,电力线与电信线各走道路一侧;架空线路布置有序,无私拉乱接现象,无安全隐患;电力走廊不应穿过住宅、危险品仓库等地段,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滑坡的地区;应减少交叉、跨越,避免对弱电的干扰;变电站或开闭所出线宜将工业线路和农业线路分开设置。

第二十六条 农村能源工程规划

1、气源规划

坚持能源选择多元化、集中与分散供给相结合、政府引导与本地积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逐步改变燃料结构。距气源近、用户集中的聚居点应依托城镇供气,以天然气为主,罐装液化石油气为辅;距气源较远、偏远地区的聚居点和散居农户可以罐装液化石油气为主,辅以电能,同时提倡使用沼气,推广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结合垃圾、粪便、桔杆等有机废物的生化处理,因地制宜的搞好分散式或相对集中式的沼气池建设,变废为宝,综合利用。

2用气量标准

应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燃料需求标准,村民天然气生活用气量指标为0.5m3/户·日,液化石油气生活用气量指标为0.6kg/户·日。

3、燃气设施及管网规划

因地制宜的选择能源供应方式,优化供应设施布局。供应设施选址应避开易受洪水淹没、河岸塌陷、滑坡的地区,采用管道供应的聚居点,管道布置宜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的方式。

综合考虑天然气利用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规划建议沿主要公路及农村主要公路逐步延伸、配套完善中压配气管网的建设,扩大天然气使用的覆盖范围,将交通便利、成规模的聚居点逐步发展成为民用天然气用户。

4、沼气利用

结合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猪—沼—菜、猪—沼—果等沼气生态循环模式,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中,将沼气作为县域农户的生活、生产用能的补充能源。

第二十七条 农村通讯工程规划

1、邮政

县域内需要合理调配县域邮政资源,扩大服务范围,优化服务网络,并将服务网络延

伸到农村之中。乡镇设置邮政支局,村庄内依托新村设置邮政代办点。

县域邮政服务应进一步拓展邮政业务种类,提高邮政服务质量,积极开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促进邮政事业的发展。

2、电信

以宜宾本地网为基础,建成以县电信局为中心、各支局为骨架的县内交换网。

以光纤干线为骨干,建设和完善各乡镇的光纤支线,形成乡乡通光纤的光纤网络。

加强移动电话基站建设。

3、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服务内容包括有线电视、无线广播、无线电视。规划结合电信设施建设实现“三网合一”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提高到 100%。扩展无线数字电视服务,并发展光缆用户,重点解决偏远村庄的民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难的问题。

第二十八条 农村环卫设施规划

1、规划要求

镇(乡)村的生活垃圾应遵循“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逐步实行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原则。

工业废弃物、家庭有毒有害垃圾宜单独收集处置,少量非有害的工业废弃物可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置;塑料等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应定期收集,可沿村庄内部道路合理设置废弃物遗弃收集点。

农村地区特别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突发性死亡畜禽、突发性疾病农作物),应预留专门的场地进行专业化收集与处理。该场地的选择需与聚居点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尽可能布置在交通便利处。

2、垃圾量预测及其处理

规划县域生活垃圾产生量以 1kg/人·日计算,垃圾清运机械化程度达到 100%,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 80%,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综合利用率达到 80%以上。

3、环卫设施规划

各乡镇至少设置 1 处垃圾转运站。

每个自然村至少设置 1 个生活垃圾收集点,部分农村垃圾可进行综合利用(沼气)。

对于危险固体废物如医疗、化工垃圾,在明确生产者作为治理污染的责任主体外,应有专门机构集中控制。

农村主要环卫设施配备标准

环卫设施名称

配置要求

卫生防护距离

公厕

不低于25-50平方米/千人,每厕最低建筑面积应不低于25平方米,结合公共设施设置。

化粪池

30m

垃圾桶

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由农户自行将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箱

旅游新村每50~100m设置一个,其他新村每100~150m设置一个。

垃圾收集点

服务半径不大于300m,原则上每村设置一个

注:(1)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污染源的边缘至住宅建筑用地边界的最小距离。(2)在严重污染源的卫生防护距离内应设置防护林带。

第六章 县域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二十九条 规划配置原则

依据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办法,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细化,重点完善村级“1+6”公共服务设施(村级组织两委+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的配置。以旅游为特色产业的幸福美丽新村,可结合实际,安排游人中心、接待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

配置原则如下:

(1)从出行成本以及使用的便利性考虑,优先考虑服务半径。

(2)结合人口分布密度进行配置,达到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要求。

(3)结合实际,综合投资成本和管理,坚持集聚化配置要求。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定合适的建设标准。

(5)坚持公共服务条件标准化。

第三十条 规划配置体系

1、等级配置

村庄按中心村和基层村两级配套公共设施。

详细见附件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一览表

2、规模配置

聚居点按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配置文化体育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家购物中心等公共设施。

第六章 县域新村防灾规划

第三十一条 综合防灾规划

1、防洪规划

(1)防洪标准

据国家《防洪标准》 (GB50201-94)江安中心城区防洪等级属Ⅲ等,规划中心城区内

河道防洪标准为 50 年一遇,其余乡镇按 20 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防洪工程应该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疏通县域内主要河道,加强防洪堤的建设质量和后期维护。

(2)防洪措施

县域内主要河流及支流沿岸的各个新村聚居点,应结合村落选址原则,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尽量做到兴利除害。

防洪应与当地江河流域、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绿化造林等的规划相结合,统一整治河道,修建堤坝等防洪工程设施。

山洪防治应充分利用山前水塘、洼地滞蓄洪水,以减轻下游排洪渠道的负担。

在山边布局的聚居点应沿山边布置截洪沟或截流沟,避免山上雨水直接冲刷建筑基础,沟断面面积应根据集雨面积和暴雨强度进行专门设计。

(3)泥石流及滑坡防治工程规划

县域内地质灾害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滑坡、崩塌,其次为地面塌陷与不稳定斜坡。区内地质灾害规模不等,主要以中、小型为主。总体上数量较多,危害较大。

滑坡及泥石流的防治工作以“以防为主,整治为辅”的原则进行。主要防治措施有:

消除或减轻水流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促进作用,即加强防洪工程规划建设;泥石流滑坡多

发地根据防灾需要适当修筑支持拦挡设施、排导引度设施;加强汛期地质灾害多发地段灾

害检查,加强对高切建、深开挖工程的管理;加强重点地域的环境监控,出现隐患及时排

除,无法排除的尽快组织周边居民的疏散;加强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善生态环境以减

少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

2、消防规划

(1)新村聚居点消防由本乡镇及相邻乡镇的消防站负责。大、中型聚居点可设兼职消防队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消防力量,配备简要的消防装备,加强自防自救的能力。

(2)完善各级道路系统,确保县域内消防通道畅通。消防通道和疏散道路要统一考虑,并与避难场所结合起来。

(3)消防给水可充分利用江河、湖泊、堰塘、水渠等天然水源,并应设置通向水源地的消防车通道和可靠的取水设施,利用天然水源时,应保证枯水期最低水位和冬季消防用水的可靠性。

(4)应设置室外消火栓,设置间距不应大于120米,距道路缘石不应超过2米。

(5)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必须设在新村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与村民生活区保持规定的防火安全距离;严重影响村民安全的工厂、仓库、堆场、储罐等必须迁移或改造,采取限期迁移或改变生产使用性质等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

(6)各类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的设置,均应符合农村建筑防火的有关规定。在新村聚居点应规划布置避难场所。

3、抗震规划

(1)抗震标准:江安县城城市建设按6度设防,市生命线工程和重要建筑应按7度设防,其余乡镇的建设按6度设防。

(2)建筑物规划布局应避开雷电高易发地区,必须按照所在地区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建设。

(3)易形成风灾地区的新村,建筑物应避开与风向一致的谷口、山口等易形成风灾的地段并在迎风方向规划密集型的防护林。

(4)避灾疏散场地应与晾晒场地、空旷地、绿地或其他建设用地等综合考虑,避灾疏散场所内外的避灾疏散主通道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4m。

4、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在规划建设、资源开采、道路建设和用地布局中,应加强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地段,严禁在断裂带和滑坡、泥石流常发危险地带和地震可能引起火灾、水灾、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不良地质危险地带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如不可避免在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危险的地段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设计、施工,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

145628u9066tbtujntmxzg.jpg 145626gxfhxqii2x1kdair.jpg 145623t7ose74nplz0zgwn.jpg 145620gbjgx1rvxjh0w7vs.jpg 145615rh55wy5x5akwkxht.jpg


相关附件:
江安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征求意见稿).doc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全部评论
樱菲尼迪 IP属地:贵州遵义
这么多字,眼都花咯!文件都是想得到做不到
2016-12-2 19:54:32 回复
道具 0 0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小曹 IP属地:四川
想问一下,危房拆迁多少钱一平方呢
2016-12-2 21:45:29 回复
道具 0 0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碌碌无为 IP属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不知道要何年何月!
2016-12-7 22:14:04 回复
道具 0 0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过@客 IP属地:四川
我很怀疑政府能不能做到
   我们村的公路说了几年了还没有打成水泥路
  天园化工厂垃圾到在我们上面几年了,我们就没喝过干净水,田里地里的庄稼都不涨了。政府都没有考虑过我们下游的农民怎么生活
2016-12-8 13:33:41 回复
道具 0 0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MarkLi IP属地:四川宜宾
看规划倒是挺好,不过就现在江安的领导班子又会黄了,竹海都划出去了,现在高铁又黄了

点评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平常心就好,以后说不定后代去哪个省,或者哪个国家生活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4 14:57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平常心就好,以后说不定后代去哪个省,或者哪个国家生活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14 14:56
2016-12-13 21:43:25 回复
道具 0 0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 宜宾市江安橙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删帖申请 | 

广告/投诉热线:0831-2620800

法律顾问:四川舟楫(宜宾)律师事务所 陈一男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ICP编号:蜀ICP备20010192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31530

川公网安备51152302000146号

电子营业执照

发布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