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问答

江安发展之我见,对江安的大小事发表看法。投诉爆料、评论曝光、咨询求助、寻亲找友!
  •  11232帖子
  •  108422讨论
  •  683关注

地主庄园,中华瑰宝——夕佳山民居

其他 发表于 2013-9-6 13: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属地:广东深圳
1731 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留耕老曾 于 2013-9-7 00:07 编辑

    夕佳山民居座落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夕佳山镇境内。又文化瑰宝,居民之化石,生态之桃源的赞誉。
    始建于公元1612年,明万历40年。由一户锡姓大户人家所建,后转卖给清朝的黄家。经清朝、民国几次大修葺直到公元1930年,民国十九年才臻于完善, 是一座拥有123间房舍,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146平方米的典型川南封建地主庄园。 民宅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彩绘飞金,富丽堂皇,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为完整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和实物文化遗产完美保存下来,全国都极为罕见。谱写了四川民间社会史、风俗史,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活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  当地老农的祖辈传说:黄家先辈有几千亩田地,黄家都是大善人, 1949年,黄氏大家族已经繁衍到十一代子孙。时逢江安解放,黄家子孙们弃家出走,现在散居在新疆、成都、西安等地教书育人和行医。当年,政府将其所有的几千亩田地分配给了农民,庄园收归国有,先后作为乡政府、粮站、县委党校用房1988年,经省、市、县编委批准,成立“四川省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开设有内容丰富反映川南汉民族生活习俗的民俗展览。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
        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桢楠,并群居着上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鹭鸶鸟(又称:白鹤)其数量众多,群居面积集中,这种奇迹般的景观至今也有200多年历史,如今仍有7000多只在这里居住繁衍。形成我国罕见的“天然鹭鸟公园”。
庄园大门外景 (一年一度春光好、老树挂满新碧玉。)

       正房檐廊

       粉墙黛瓦


天井

民居1996年11月20日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冰裂纹花窗:从里面观外面明媚清晰;如果从外面望进来却是一片朦胧

       传统文化的堂屋

       美丽的白鹭

        夕佳山古民居成为炙手可热的天然影视拍摄基地,三十余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曾在此取景拍摄。
       影视拍摄中  

        这不!我也有幸赶上了25集电视连续剧《死水微澜》的拍摄,也火了一把哟!哈哈哈哈!

       21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家》,根据文坛巨匠巴金先生的代表作《家春秋》改编的。(汪俊导演执导,陆毅、黄磊、郑国霖、黄奕等主演)  
       20集电视连续剧《酒巷深深》,郭宝昌继《大宅门》之后又一商界传奇力作(导演郭宝昌,主演邵兵、马伊俐、朱媛媛)  
       另还有电视剧《死水微澜》、《中国一绝》、《傻儿师长》、《董卓君》、《蝴蝶雪》、《梨园传奇》、《丁香梦破灭记》、《东方龙》等,电影《草莽英雄》、《拂晓枪声》等在此取景拍摄。
       死水微澜拍摄中

       死水微澜拍摄中

    现在我们一起去  逛逛夕佳山民居
  远观民居外景

       夕佳山民居牌坊

       游人中心、

游人中心
游人中心
       停车场、

停车场

      导游图碑、

导游路碑

导航之民居介绍
导航碑之导航图和顾客须知
      民居平面图、

       仙鹤湖、

仙鹤湖2

      游山道、

游仙道

游仙道

游仙道
游仙道
       中英文对照民居建筑风水图

民居开放时间及安全提醒

提示牌

      仿古式的垃圾箱与夕佳山古民居的风格相互协调。

       民居山体

       民居东朝门

       反观朝门

入门境像

       民间风水设计交叉取向的朝门和文魁门

       大榕树下得文魁门

池塘

醉人的风景
        池塘左边古树展新枝

   民居中门叫文魁门,门楣上雕刻着“文魁”二字,门面贴着门神秦叔宝、尉迟恭,据传是门神用来驱邪镇鬼的,鬼见了门神就不敢再往前走,就被拒之门外了。另一种传说则是“文魁”是天上的星宿,是主管人间读书人的功名的神。他的朱笔只要点中了谁,谁就会中状元,所以书香门第都十分敬重他,将其供奉在门楣上以示尊重。

longmeng_xjs.jpg
       文魁门两侧的井取风水之蟹而建


        站在庄前极目远眺,山下数十座小山丘犹如一只只小螃蟹匍匐在前。

        站在外朝门里面远眺,

       远处,左边青峰山逶迤连绵,
       右边白虎岭山形耸峙,
        前边朱雀群山似笔架矗立,甚为壮观。
        夕佳山民居有深厚的风水文化。传说,创建人黄应江在始建庄园时,请来的风水先生看了地形后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3个方位均气势宏大,唯宅,后‘玄武’太矮,建议在宅基后垒土造山,以壮玄武,或广植树木,可招吉祥。黄应江听后采纳了这一种建议,在宅后广植桢楠。楠木成林之后,引来群群白鹭安营筑巢,繁衍后代。每逢阳春三月,鹭鸟回归,鸹噪不止,热闹非凡。傍晚,夕阳西照,白鹭回巢,形成千鸟归林的景象,甚为壮观。“夕佳山”因而得名。

        后山楠木林,占地60余亩。根根合抱大小,计千余株,郁郁葱葱,每年春及夏秋间上千只白鹭或蓝天下展翅翱翔,或枝头上追逐嬉戏,宛若白云浮动,十分美妙动人,构成一大景观,使夕佳山成为“天然鹭鸟公园”。




       天然鹭鸟公园的迷人风姿,令人心醉神驰,叹为观止!因而中央电视台在此拍摄了电视专题片《中国一绝》。
       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远山脉,北临层层浅丘,有"千人拱手,万山来朝"的气势。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落构成,为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房舍123间,建筑面积5400余平方米。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掩映于修竹茂林之中,景色秀丽。  

       古民居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前厅、堂屋依次置于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又各错落有致地置有三进厢房,整个布局形如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停于一个古瓶上,意为平(瓶)安鹤祥(翔)":庄园东三进厢房,利用房屋建筑与天井的虚实相生,构成"纸、墨、笔、砚"图形,匠心独运。庄园的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园、西花园、东花园。

       民居正大门叫文魁门,门楣上雕刻着“文魁”二字,据传是用来驱邪镇鬼的,鬼见了“文魁”就不敢再往前走了,就被拒之门外了。另一种传说则是“文魁”是天上的星宿,是主管人间读书人的功名的神。他的朱笔只要点中了谁,谁就会中状元,所以书香门第都十分敬重他,将其供奉在门楣上以示尊重。

一对雌雄石狮把守文魁门,庄园更显威武大气

       跨进文魁大门,就进到第一院落,迎着前宽后窄的九级石阶登堂入室,便是主人会见宾朋的前厅。

       前厅独具特色,正面朱红色的木板墙,是可以开合的“十四抹、二十八扇”木质雕花门带窗
        平时用门栓杠起来作墙,只留中门敞开,供人进出。如遇进出人流量大之时,则打开所有门扇,就形成了一个通畅的大厅。

       门扇上的雕刻精美、构思巧妙、蕴含丰富、刀法简练、色彩艳丽,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民间的木雕艺术。正中4扇是“渔”、“樵”、“耕”、“读”四幅镂空雕的图画故事,下面配“福”、“禄”、“寿”、“喜”四个木刻篆字,暗示子孙后代要以耕读为本,才会年年有余。
      福、禄
     寿、喜

        “渔”通过两个渔夫钓鱼和放水捉鱼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不要竭泽而渔的哲理;
        “樵”则以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告诫观者要珍惜友谊,知音难寻;

         “耕”描绘的大舜耕田,其特别之处在于使用的是大象,而不是牛,这既是农耕有历史的真实再现,又蕴含了“万象更(耕)新”的寓意;
        “读”用的是梁山伯祝英台梨山功书的典故。“渔”、“樵”、“耕”、“读”体现了主人处世立身的思想。
       其余的门扇上,则是吉祥图案,多采用谐音、双关手法表达真实意思。如“钟声桔羊”图,刻有一棵桔子树,树上挂一口钟,树下有一只羊,谐音即是“终身吉祥”;

       “莲生三戟”的画面,则是一朵莲花上插三只戟,即是“连升三级”。

        还有   "福运双全"、  万福、万喜、  

        "梅兰竹菊"、

       "福运长青"、  

           "福禄寿禧’、

          "马奔财乡"、

            “麒麟吐玉书”

       "福山寿海"、  

       "福禄终生"、  

         松竹梅、

         “暗八仙”、福山

         前厅正面檐柱上的“福在眼前”、“俸禄如意”、“松鹤延年”、“欢天喜地”等镂空木雕撑拱,雕艺精湛,寄托了当年主人美好的生活愿望。
        “福在眼前”、

       “俸禄如意”、

        “松鹤延年”、

        “欢天喜地”

        前厅正前方墙壁上,挂着刘光第所赠的“龙光永榭”匾。

左边悬挂的“尽栋飞云”匾
大厅正前方墙壁上,挂着刘光第所赠的“龙光永榭”匾。
右边悬挂的“鸟凤和鸣”匾

        “龙光永榭”匾下是五彩缤纷、构思精巧的“鸡冠罩”。“鸡冠罩”是房屋通道上的装饰构件。这个“鸡冠罩”的图案,中为“百鸟朝凤”,左右各一幅对称的“鱼跃龙门”,然后分别是“野鹿含花”和“鹿鹤通泰”。几幅图案用瓜和藤蔓串在一起,取《诗经.大雅》“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句意,表现了主人希望子孙绵延不绝,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愿望。

       这个前厅房上的底瓦是以棱形的几何图案装饰的,在清嘉庆二年前,每匹底瓦的底面各书写了一个字,内容是“四书”、“五经”上的文字,连起来就是文章。据说是为育小孩所为,小孩爱读“望天书”,这样就会在寓教于乐中达到目的。真是独具匠心,不愧大师杰作。

         夕佳山黄氏家族是世代书香门第之家,当然得有藏书阁。民居前厅院坝左右两厢房的楼上就是藏书的地方,分东、西藏书阁。一般外人和小孩是不许上书阁的,楼上的梯道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活动的。人下楼时拉下楼梯口的盖板、下楼后端开木梯,人就上不去了,并且地面的潮湿空气也不会浸袭到楼上。每座藏书阁有三十多平方米,东阁主要藏“四书五经”之类的书,西阁主要藏医书。据传当年川南知名秀才苏济川先生就经常到此借阅书籍。今天看来,虽没有“万卷书楼”的雄壮,但也不失小家之气势。
       东藏书阁

        西藏书阁
       过前厅,是一个开阔的四合院。迎面是一排正房,九开间和左右厢房与前厅组成一个“天井院”。 天井是用石板筑成平整开阔。东西两头有花台盆景,花红草绿,小树玉立,与房屋相映衬,五彩并呈,生机盎然。




        前厅背面



       天井在四合院中确有采光、通风、排泄雨水和吸尘除烟的改善居住环境作用,如遇雨水,皆流向天井冲洗庭院,又暗合“四水归一”。 “四水归一”寓意四方财富滚滚而来。(四合院后面再细说哈!哈哈!)

       庄园竟有天井十一个,如同颗颗明珠,将分散的建筑群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民间习俗奇数为大,“11”或许折射了主人的希望:富贵长久,财源广茂。







       东西厢房分别为下客厅、中客厅和处于东西中轴线上后花园里的上客厅。在那个分贵贱,讲等级,摆阔气的封建社会里,富甲一方的黄氏家庭,要与各类人物打交道,搞应酬,极为看重客厅的位置与陈设。
       下客厅是与农民佃户在“端阳”“中秋”之时议租议谷的地方,其陈设简单,与农家尚无太大差别。




        中客厅是接待中等客人的,一块“三凤联飞”的横匾十分醒目地悬挂在中客厅正门之上,是黄氏家庭在清代有三名子弟同时考中秀才,在当地传为佳话, 当时的知县爱才,题赠此匾以示祝贺和奖掖。装饰讲究,家俱富丽,雕花描金,名人字画,以显风雅。



        厅外,树影婆娑,芙蓉含笑,透露出主人高华清雅的情趣。

       上客厅是一栋单体建筑,由三间房屋组成,中间为客厅,豪华雅致,富丽堂煌,

       左为书房,


       右为琴房。


        出圆拱门,别有洞天。过了一桥,进入后花园,有怡园、荷池、假山、园内种植名贵花木。







       古榕参天,盘根错节,黄桷飘香,桃红柳绿,曲径通幽,恍然置身在“世外桃园”。令人油然而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


       上客厅门前,左右两株罗汉松青翠挺拨,这是主人信奉佛教的标志,因为相传释迦牟尼是在苦提树和罗汉树下成得“正果”的。

        中国自古有“左贵于右”的习尚。庄园布局主次分明,开合有序, 互为呼应。组成一个个别具一格的四合院。各院落虽相互串联,但等级分明。
        哈哈!再回到通过前厅的四合院,一间间细看布局,这个四合院,主要是主人的居室院,从右到左分别为:客房、下客厅、孙辈房、二少爷房、堂屋、老爷房(书房、卧室)、大少爷房、小姐房。
        客房、



       下客厅、


       茶水房、

       孙辈房、



       二少爷房、









       堂屋、
       堂屋檐口高悬“伯仲增辉”黑底烫金大匾(伯仲指兄弟),正中是“天地君亲师”的神龛,两旁是厚实凝重的太师椅,散发着肃穆威严的气氛。是昔日主人祭祀神灵、贡奉神位、议论大事之地、也是民居中的神圣所在。



        墙上挂着清朝雍正年间时任四川总督年羹荛和四川提督军门克勒巴鲁唐赠送的烫金匾“双凤齐飞”、“富贵寿庆”又为堂屋增添了豪门气概。它不仅昭示着此宅主人是富甲一方的财主,也显露出此宅主人是手眼通天的豪强。









       老爷房(书房)、


       老爷房(卧室)、



        大少爷房、




       小姐琴房。



       在中客厅的后边,依次展开的是小姐房、女人通道、礼佛室、佛堂、工字厅、戏台、上客厅、书房、琴房、后花园、西花园(沁园)及学馆。而各个厅堂依次级级上升,暗寓“步步高升”之意。
       女人通道:当时家里来了客人,家里的女人不能见客,就走女人通道。

       礼佛室、

       香烟燎绕的佛堂、

       中客厅两边各一道侧门。穿过侧门,便步入了民居的另一个天地--娱乐区。这宽敞的大厅叫做“工”字厅,因其形似“工”字而得名,平时是通道,有事时则是品茗看戏的场地。

       工字厅外,各有一天井,栽花植树,优美而静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戏台,自中客厅穿过工字厅,便是古民居的家庭戏台,戏台前的宽阔长廊,即是观看席。







       台前立柱上有一幅对联:“移影换形俨然君臣父子,假哭真笑表达离合悲欢”,构思精妙,立意深刻,无声地向人昭示:这里是戏剧的天地。

       上戏台须登七级台阶,台口左右华板上雕刻着两幅取自戏剧故事《白蛇传》中的“船舟借伞”和《西厢记》中的“莺莺听琴” 的木刻图画。人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
        “船舟借伞”

      “莺莺听琴”

       台前的落地罩精致绝伦,有关专家学者称赞其“集中国民间传统木雕之精华”,自是当之无愧,其雕刻内容,有历史故事,如“黄道州发兵抗清”;有戏剧故事,如“别窑从军”;有的取材于唐诗,如“寻隐者不遇”、“清明诗”等,有民间传说,如“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有的采用谐音、象征手法表现美好的意愿的传统图案,如“挂印封候”、“富贵白头”、“路路通顺”等。

       戏台通过一道圆拱门与后花园相通,坐在台下,可见圆中有园,戏中有景。


       走下戏台,对过去的就是这面古旧的镜子,一些斑痕已经刻在的镜面上,反射到你的身上,成为你的一部分。(这里放镜,是风水的需要,是园中镜哦!)



       出戏台过小桥石栏上的石刻图画,则是取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薛平贵征西》、《赵元求寿》。









       透过圆门和开窗墙,可见曲折幽深的园中之园西花园(沁园)小景,极富江南园林特色。







       上客厅右方的沁园内建有一座学馆,是黄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横匾上题“学稼轩”,告戒子弟们不忘学习农事。





       馆前有一株高大的黄桷兰,花开时节,满园飘香,学馆环境清清净净,芳菲沁人,的确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去处。

 
       学馆,座南朝北,有三间半的规模,每间阔4米,深7米,间与间分开,独成一室,前后都有大窗,便于通风采光,适宜学生学习。

       学馆除培养自己的孩子读书外,还要负责佣人以及其他大户人家的就读义务,当时知名人士朱长青、苏济川等都曾在此授过课。这种教书方式叫私塾,即鸡婆学。就是一个老师独立地教导几个或十多个年龄大小不一的学生。人们形象地把他比喻为“一只母鸡带一群小鸡”,因此而俗称。

        你别小看这鸡婆学,就是这个学馆,还培养出了黄中美这样的举人人才和一科中考取三名秀才的业绩。





        西阳楼外景观:外朝门
        西阳楼

       东阳

        管事房、


       储物房、

       议事房、

        药房、

       诊室、

         南北轴线厢房右边的院落,则是影戏馆、题咏馆、小姐绣楼、二十八宿馆、饭堂、工艺馆、厨房、轿房、马房、农耕房、仓库、工房、仆人生活区等,系庄园的晚辈、佣人、佃户等居住的地方,体现了封建等级观念。
       影戏馆、





       题咏馆、
       小姐绣楼:其中女人刺绣的绣楼有巴蜀第一楼之称。


       从这里上楼哦!



       这是二楼、















       还要更上一层楼


















       结束小姐楼的参观,下楼了!



     







       饭堂、

        二十八宿馆陈列的是代表二十八星宿的法器,

       工艺馆陈列的是川南木雕、竹雕工艺品,














       走进仆人生活区



        厨房、

       轿房、

       农耕房、
       走出民居、
        侧看大门!



       夕佳山古民居的装饰艺术, 以雕刻雕塑,描金绘彩,挂匾悬对,十分精美,富含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保留了宋、明以来民间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上的装饰庄严肃穆、妙趣横生,在突出主要性建筑的前提下,趋于多样性变化。在柱础、门窗、墙饰、斜撑、脊顶之上,无论是木刻,还是石雕,都极具匠心,精致细腻,栩栩如生,寓含深刻的意韵。

       柱础、驼峰多雕刻有云水、莲花、几何图形等吉祥图案,







        窗棂、板壁上雕刻楼台亭阁、山水人物、花卉瑞草等图案,寓意深厚,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檐前吊柱、雀替饰惠灯笼和各种纹饰。






        屋脊头上翘并辅以磁片嵌花纹装饰。

        在堂屋脊顶上灰塑的“山谷题留”,讲述的是北宋大文豪黄庭坚谪居宜宾期间途经江安题字的故事。
        其它屋顶上分别塑的是“西游记”、“八仙过海”、“黄鹤楼”等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






















       环游民居后山,欣赏白鹭公园。让人提心吊胆的哦!随时会遭鸟粪的哟!























        民居四周,筑有高墙环绕,四角设有碉楼,壁垒森严。









       走出夕佳山民居,回头远眺,你会看到保护民居的三道围墙。第一道是“刺巴弄”,由带刺的灌木扎成的屏障。第二道是“箭竹林”据说地基有点虚,栽竹而补之,实际为防盗,内有数条狗看守。第三道是石头墙。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全部评论
晴天╮ IP属地:广东深圳
原来夕佳山是那么的美
2013-9-7 00:27:35 回复
道具 0 0
我是江安人,我爱上江安橙乡网。欢迎大家加我好友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 联系QQ